目錄 |
膽小喜安靜
綠頭
野鴨雖帶有野性,但膽小,警惕性高,若有陌生人或畜、野獸接近即發生驚叫。成群逃避,如突然受驚,則拼命逃竄高飛。因此,野鴨飼養環境應安靜,盡量免受人、畜干擾。
適應性強
不怕炎熱和寒冷,在-25~40℃都能正常生活,因而適養地域十分廣闊。抗病力強,疾病發生少,成活率高,更有利于集約化飼養。
鳴叫
鳴聲響亮,與家鴨極相似。在南方,常用綠頭野鴨和家鴨的自然雜交后代作“媒鴨”,誘捕飛來的鴨群。雄鴨叫聲似“戛”、雌鴨聲似“嘎”。
換羽
一年換羽2次。夏秋間全換(即潤羽)和秋冬間部分換羽。潤型換羽開始于繁殖期,至8月底結束。雄鴨換潤羽時間約早于雌鴨15~20天,而冬季換羽幾乎是同時進行。秋后部分換羽約2個多月。換羽序是先胸、腹、兩脅、尾羽,頭頸次之,最后是背羽。
雜食性
食性廣而雜,常以小魚、小蝦、甲殼類動物、昆蟲,以及植物的種子、莖、莖葉、藻類和谷物等為食。
喜水性
綠頭野鴨腳趾間有蹼,善于在水中游泳和戲水,但很少潛水,游泳時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覓食、戲水和求偶交配。通過戲水有利于羽毛的清潔衛生和生長發育。在綠頭野鴨的商品養殖中,不宜采用家鴨使用的旱養法,以免羽毛光澤度差,甚至折損嚴重,失去綠頭野鴨羽毛的外觀形象,降低出售市價。
飛翔能力強
野生綠頭鴨翅膀強健,飛翔能力強。在70日齡后,翅膀長大,飛羽長齊,不僅能從陸地飛,還能從水面直接飛起,飛翔較遠。在人工集約化養殖時,要注意防止飛逸外逃,對于大日齡的綠頭野鴨所使用的房舍、陸地場和水上運動場都要設置網蓬。
就巢性
在越冬結群期間就已開始配對繁殖,一年有兩季產蛋,春季3~5月為主要產蛋期,秋季10~11月再產一批蛋。多為筑巢產蛋和孵蛋,其營巢條件多樣化,常筑巢于湖泊、河流沿岸的雜草垛、或蒲葦灘的旱地上、或堤岸附近的穴洞、或大樹的樹叉間以及倒木下的凹陷處,巢用本身絨羽、干草、蒲葦的莖葉等搭成。一般每窩產蛋10枚左右,蛋色有灰綠色和純白色略帶肉色,蛋長徑約5.7厘米、短徑約4.2厘米,蛋重48.5~50克。孵化由雌鴨擔任,孵化期27~28天;雄鴨不關心抱卵,而是去結群換羽,交配繁殖期后與雌鴨分離,越冬期另選配偶。
遷徙性
綠頭野鴨為候鳥,在自然條件下,秋天南遷越冬,在中國,則常在長江流域各省或更南的地區越冬;春末經華北至我國東北,到達內蒙古、新疆以及原蘇聯等地。
群集性
喜結群活動和群棲。夏季以小群的形式,棲息于水生植物繁盛的淡水河流、湖泊和沼澤。秋季脫換飛羽,遷徙過程中常集結成數百以至千余只的大群。越冬時集結成百余只的鴨群棲息。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采食、飲水、休息、睡眠、活動、戲水等多呈集體性,并且可以牧養。因此,在綠頭野鴨的管理中可適當擴大群體規模,商品飼養中,一個飼養欄內飼養3000只,飼養管理效果較好;在種群中達到1200只,群體的產蛋率和種蛋的受精率均獲得理想效果。根據綠頭野鴨的群居性,可以有效地利用房舍,節約管理成本和勞動力開銷。
狹義的野鴨是綠頭鴨,人工養殖三代以上可以食用。廣義的野鴨還包括很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水鴨是體形最小的河鴨屬鳥類之一,體長不及40厘米,僅為常見的綠頭鴨的2/3。本物種雄雌異形異色,雄鳥頭頸部基色為栗褐色,從兩側眼周開始直到頸側分布者一條綠色的色帶,呈逗號的形狀,與栗褐色的底色形成鮮明的對比,而臉上的這個“綠色大逗號”也是辨識綠翅鴨雄鳥的重要特征,除了大逗號,從嘴基開始有一條淡淡的白色細線延伸到眼前;上背、肩部、兩脅遠看灰色,進看則為白色底色上密布黑色幼細橫紋;下背和腰部褐色,尾上覆羽黑色;翼鏡為與頭部“大逗號”相同的翠綠色,初級飛羽最外側一枚白色,當雙翅收攏時在上體和下體之間形成一條醒目的白色橫帶,這也是鑒別本物種的重要特征;胸部和上腹部淡褐色,具深褐色的圓斑,尾下覆羽為奶黃色,在臀部形成一塊具有黑色絨邊的奶黃色塊,這是鑒別本物種的第三大特征。雌鳥為雄鳥的暗色版本,通體以褐色為基調,并不具有雄鳥所具有的“面部大逗號”、“體側白線”和“奶油屁股”這三大特征,但雌鳥保持了翠綠色的翼鏡,并有著非常小巧的身材,這都是本物種雌鳥的鑒別特征。虹膜褐色;喙和足均為灰色。
中國東北、新疆、西藏、河北等地繁殖,冬時在長江流域或更南地區越冬。
掌握好種野鴨的繁殖特點,是提高繁殖性能的重要環節。
1、繁殖季節很強:種母鴨產蛋集中在3~6月份。這第一個產蛋高峰期的產蛋量要占全年產蛋量的70%~80%,這時的種蛋受精率與孵化率均較高。第二個產蛋高峰在9~11月份。其產蛋量只占全年產蛋量的30%左右。
2、性成熟期:公野鴨約150日齡左右,母野鴨為150~160日齡。母野鴨年產蛋量100~150枚,高者可達200枚以上,蛋殼為青色或白色, 蛋重55~65g。
3、公母鴨配比:公母鴨配種比例一般為1:10,種蛋受精率可達85%~90%。
4、野鴨的人工孵化:野鴨在野生狀態下,還存有抱性,孵化靠母鴨自孵。而在家養條件下,都采用人工孵化,孵化期為27~28天。其孵化機具和孵化制度等都與家鴨相同。根據其胚胎發育的生理要求,孵化溫度略比家鴨低0.5℃。并要求使用變溫孵化,以剌激胚胎發育。另外,在孵化后期,要增加涼蛋和噴水次數,以提高孵化率和出雛率。
5、種野鴨的利用年限:種野鴨的利用年限一般為2~3年,種母鴨第二年的產蛋量最高,第一年和第三年的產蛋量次之,但養到第三年以后就不經濟了,主要表現為產蛋量下降、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下降。
經濟效率
飼養綠頭野鴨具有投資省、見效快、收益高的特點,是農戶養殖致富的捷徑。截至2012年2月10日,商品肉用綠頭野鴨養殖成本每只不超過15元,而市場售價在22~25元之間,每只可盈利10元左右,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飼料利用率
綠頭野鴨是一種適應性強、食性廣、耐粗飼、容易飼養的特禽。在良好的營養與飼養管理下,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60~70日齡體重可達到1.3千克的上市體重,肉料比為1:3。
羽毛質量
綠頭野鴨具有水禽的共同特點,羽毛生長快,成年鴨羽毛輕柔細軟,手感極富彈性舒適,適宜作防寒保暖內襯材料。雄性綠頭野鴨羽毛漂亮,可用作服飾及工藝加工品,市場潛力較大。
林蛙百科林蛙屬歐洲林蛙的中國亞種。商品名哈士蟆。廣泛分布于中國北部。西伯利亞、朝鮮等也有分布。各地區個體變異較大。頭體和四肢較細長,行動敏捷,跳躍力強,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農業百科特種養殖
大鯢百科大鯢,又名娃娃魚,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很像嬰兒的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農業百科特種養殖
鱷魚百科鱷魚是唯一存活至今的初龍。冷血之卵生動物,長久以來的改變甚少。鱷魚不是魚,是爬行動物,鱷魚之名,或是由于其像魚一樣在水中嬉戲,故而得名“鱷魚”。...農業百科特種養殖
蟾蜍百科蟾蜍,也叫蛤蟆。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癩疙寶。在我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則是我國緊缺的藥材。...農業百科特種養殖
水蛭百科水蛭,俗名螞蟥,在《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內陸淡水水域內生長繁殖,是中國傳統的特種藥用水生動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醫入藥,具有治療中風、高血壓、清瘀、閉經、跌打損傷等功效。...農業百科特種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