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日,筆者從英山縣陶家河鄉了解到,該鄉梔子產業迅猛發展,目前已發展到3000畝的規模,形成帶動藥農增收致富和旅游賞花的特色產業。
建設育苗基地,為產業化打下基礎。陶家河鄉將長嶺崗村作為育苗基地,通過財政項目資金扶持,育苗基地由最初的3畝發展到現在的50畝。2010年,愛好梔子的余夕友把自己的3畝承包田變成了育苗試驗基地,逐漸摸索出了一套從繁育到營銷的路子。
他的苗圃里既有梔子、木瓜等藥用苗木,也有桂花、茶花等觀賞花木,在財政所的幫助下,他建起苗木合作社,有20多戶成為育苗專業戶,目前梔子等苗木的生產能力達到200萬株,除滿足全鄉發展需要外,還銷售到了蘄春、浠水等周邊縣市。
荒山綠化,四邊美化,梔子成為主打品種。該鄉制訂梔子發展規劃,促使梔子面積不斷擴大。每年的植樹節前后,全鄉掀起梔子栽種熱潮,房屋邊、田地邊、路邊、山邊等四邊空隙,見縫插針,零星種植。
鄉林業站對荒山進行規劃,將梔子作為綠化苗木,實施退耕還林,連片發展。僅今年,該鄉的占家河村在占家河水庫周圍荒山上栽植梔子200畝,長嶺村發展梔子300畝,全鄉今年栽植2年生梔子苗超過100萬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