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阳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關閉窗口  
土豆的戰爭:“全粉”替代“淀粉”
作者:小雅  文章來源:網絡  更新時間:2015/9/21 17:27:26

土豆

土豆產業“兩難”危機

今年以來媒體多次曝光寧夏固原市隆德縣淀粉企業向境內的渝河排污,導致下游甘肅省靜寧縣主要水源地污染,10余萬群眾陷入“斷水危機”。半月談記者在隆德縣某淀粉公司后院看到一條大約30厘米寬的水渠,廢水原來就是由此排向河道。雖然已經停產,但記者走近觀察發現,河道兩側仍泛著白沫,能夠聞到臭味。

“中國土豆之鄉”寧夏西吉縣最大的淀粉企業,負責人坦言,雖然企業按環保部門要求安裝了一套廢水處理設備,但是處理能力有限,加上沉淀池面積小根本無法存放大量廢水,所以最終廢水還是流向河道。

固原市農牧局副局長楊生智說,淀粉企業收購的都是個頭小、薯形差、外銷難的土豆,今年每斤0.35元左右,如果沒有淀粉廠收,這些土豆就可能爛在地里。農民每年能從淀粉企業得到五六個億的收入,對增收脫貧起了很大作用。如果淀粉企業因廢水排放不達標而被大面積關停,勢必對農民收入造成極大影響。

土豆淀粉廢水處理是世界性難題

據一些業內人士介紹,土豆淀粉廢水處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能夠利用閃蒸法完全處理廢水,提取蛋白質,把廢液轉化成有機肥,僅荷蘭一家公司有成熟經驗。目前寧夏淀粉企業上馬的設備大多是東拼西湊來的,處理廢水的效率很低。

“目前廢水處理設備還不完善,幾個關鍵環節的設備都不是一家企業生產的。”寧夏佳立生物科技公司副總經理李忠雄說,現在運行的土豆淀粉廢水處理設備主要是借鑒玉米淀粉廢水處理,效果很不理想。

另外,廢水處理設備投資大,運行成本高,讓很多淀粉企業望而卻步。土豆主產區很多都是貧困落后地區,淀粉企業多是從小廠滾動發展起來的,實力不強,加上淀粉加工利潤薄,一套生產線投資幾百萬元,而性能較好的廢水處理設備動輒幾千萬元,這讓多數企業打了退堂鼓。

在記者走訪的企業中,寧夏綠色六盤農業發展公司是國內少有的工程化連續處理淀粉廢水的企業,該企業環保設備投資2200多萬元,可將廢水中的COD控制在300毫克/升,但依然沒有達到150毫克/升的廢水綜合排放標準。

該公司總經理張鵬說,我們環保設備投資遠大于生產線設備投資,但是處理能力還是跟不上,產生的廢水先放到大池子里存放,再慢慢處理。另外,廢水處理成本高,造成每噸淀粉成本增加340元到360元,產品失去競爭力,企業連年虧損。

“全粉”技術帶來新的希望

從年初國家制定土豆主糧化戰略以來,首先制定的第一個“戰術”就是主食化。主食化主要是將土豆制作成“全粉”添加到常見的主食比如饅頭、包子、餅干等主食當中。

所謂的“全粉”,是將土豆歷經清晰、去皮、預蒸、脫水等環節以后,只保留去除水份的干物質。這樣的干物質保留了土豆本身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我們知道寧夏、內蒙等地的土豆產業危機只要是因為“淀粉”加工技術遇到排污難題,如果對土豆進行“全粉”加工,能夠完全避免這樣的危害。

主食化的演變與需求緊密相連

很多人對土豆是否能成為主食還存有疑惑,更多的人會覺得一個民族的飲食習慣是一個長期的改變過程,沒個幾百年難以實現。但翻閱歷史,我們發現曾經就有過主食被改變的例子。

根據各省通志和府縣志的記載,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1531年,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為止),它已經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陜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云南等十省。還有浙江、福建兩省,從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時期內,玉米在我國已經傳遍二十省。

能不能成為主食,土豆“內戰”“全粉”和“淀粉”孰勝孰負,該由需求決定。除了土豆能夠提供淀粉加工,玉米、紅薯等農作物亦可以。但土豆制作成淀粉后,自身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都無法保留,但“全粉”能夠做到。隨著國內老百姓對糧食的需求從量到質,“全粉”的需求量將會逐步擴大。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全粉”制品的口感能否得到消費者的認同。現在從市場反饋來看,部分尚可,部分制品消費者反映口感比較苦澀,希望能夠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