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菜種植技術之抗病材料篩選方法:室內篩選
(1) 溫室育苗土:50%河沙和50%病土充分拌勻,裝在大小為40cmX60cmXl0cm的塑料箱內。
(2) 試驗設計:每箱播11行,每個材料1行,每行點播20粒種子,重復4次。每箱為1個區組,每個區組設1個抗病品種和1個感病品種作對照。
(3)播種時間:9月上中旬。
(4)光溫條件:播后溫室溫度控制在18-20℃的品種或品系。
(5)BNYVV含量檢測: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下旬,將甜菜撥起,按行稱重,洗凈后壓出根汁液,用鹽酸緩沖液稀釋(1:20),取稀釋液用酶聯免疫法(ELISA)測定各參試材料根中的病毒(BNYVV)含量。根據BNYVV含量多少和苗期癥狀觀察,確定病級。
(6)選留:參試材料的另一部分種子,同時進行母根培育,根據溫室測定結果,選留抗性強的材料,每個入選材料留20-40株繁殖種子,第二年進入田間抗性鑒定。
甜菜種植技術之抗病材料篩選方法:田間鑒定
(1)自然病圃鑒定(開放式) 在中等病地上(3級病地),在自然感病條件對參試材料進行抗病性、產量和含糖率鑒定。
(2)人工病圃鑒定(封閉式) 播種前,開溝定量且均勻撒入病土,造成均勻一致的發病環境。 自然病圃或人工病圃均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進行田間調查,根據葉叢癥狀、植株病變程度確定病級,抗性分級標準。計算各材料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數,人選無癥狀或輕微癥狀(病情指數低)的系號。在10月上旬收獲期,對初選的每個系號,逐株檢查叢根病癥狀的表現、維管束變褐程度、塊根產量和含糖率。然后采集根尾汁液,用EIJSA方法檢測BNYVV濃度。 根據田間病情觀察調查結果,結合ELISA檢測數據,選留癥狀輕微或無癥狀、ELISA值低、產量和含糖率高的系號作為選育抗病品種的基本材料。 溫室或實驗室鑒定篩選技術在歐美各國普遍應用,這些技術的應用,保證了傳播媒介、病毒、溫度和濕度的一致性。實驗證明,當P.betas被BNYVV侵染時,P.betae的生活周期加快。這些方法篩選抗性基因比田間鑒定快得多,而且更可靠(Klith,1989)。由于田間生態環境差異,在許多情況下室內抗性與田間抗性結果并不一致。田間鑒定雖然費工、費時、試驗面積龐大,易受環境因素的制約,但通過多點的、反復的試驗,對育種家來說仍然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方法,因為田間鑒定提供了溫室和實驗篩選中得不到的各參試材料的田間抗性、塊根產質量和適應性等重要數據。只有室內篩選和田間鑒定緊密配合,甚至同步進行,獲得的抗病材料(基因)將更可靠,更有實用價值。
如果您有更多關于甜菜種植技術的資訊想要知道,可以點擊查看農業之友網甜菜頻道詳細了解,希望能夠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