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棉花種植技術之吐絮管理技巧 |
作者:愛杰 文章來源: 更新時間:2015/11/25 14:22:50 |
|
1、巧抓肥水促養分運轉。一是根外追肥。對于葉片過早失綠,出現脫肥早衰的棉田,每畝用1%~2%尿素溶液50~6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對生長過旺表現貪青晚熟的棉田,可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0.3%的過磷酸鈣浸化液,促進養分運轉,有利提高吐絮。二是防止秋旱。 2、巧整枝、推株促成熟。受氣溫的限制,一般“立秋”后現的蕾和白露后的花,都是無效的。應及時去掉棉株新生的幼嫩部分,不僅節約了養分,還能夠減輕四代棉鈴蟲的危害。郁閉嚴重的棉田,由于通風不良,可在3~5片棉葉保一個棉鈴的前提下,打掉部分多余的老葉。也可進行推株并壟,即將相鄰的兩行棉株并在一起呈八字形,隔5~7天后,在將其向兩邊推開。 3、巧摘爛鈴提高質量。將摘下的棉桃在1%的乙烯利溶液中蘸后晾曬,可以得到吐絮較好的棉花。 4、巧時催熟提早吐絮。在適宜時期噴灑乙烯利,棉花可提早10天左右吐絮,霜前花率增加20%~30%。噴藥期間,應掌握在棉株上部的棉鈴長到40天以上,距枯霜期20天左右,噴藥量一般每畝40%乙稀利 150克 ,對50~100倍的清水,均勻噴灑。如噴藥早,氣溫高,棉株弱,每畝可噴 100克 左右。噴藥后6小時遇雨,則需重噴(注意留種田不宜噴灑)。 如果您有更多關于棉花種植技術的資訊想要知道,可以點擊查看農業之友網棉花頻道詳細了解,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