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蝸牛作為法國名菜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近十幾年,蝸牛作為一種美味佳肴逐漸被人們所認識,現已成為國際市場七種走俏野味之一。在西歐,尤其在法國,養殖蝸牛已企業化,并且有專門生產養殖蝸牛的籠舍及其他用具的廠家。我國的一些涉外飯店和餐廳也有蝸牛菜肴,但多為進口產品。
據法國貿易中心1975 年統計,僅1974 年一年中,輸人法國的蝸牛就達7854 噸。1984 年我國糧油食品進出口總公司派員參加巴黎第十一屆國際食品博覽會,曾對法國蝸牛市場作了調查,得知,隨著法國農業的不斷發展,農田中大量施用化肥、農藥,使蝸牛數量銳減,目前法國自產蝸牛的數量僅占消費量的3%-5% 。1983 年法國進口速凍蝸牛肉7000 余噸,其中法國蝸牛(即蓋罩大蝸牛、散大蝸牛、亮大蝸牛等的統稱)6380 余噸,主要來自希臘、土耳其、匈牙利、南斯拉夫、意大利、阿爾巴尼亞等國家;褐云瑪瑙螺(非洲大蝸牛)700 余噸,僅占總進口量的10 % ,主要來自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以及我國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福建等省、自治區。現在,瑞典、德國、美國、加拿大、意大利等國家對蝸牛的需要量也逐年增加。在歐洲共同市場上,每年蝸牛銷售量達9 萬多噸。在法國有專營蝸牛的公司和商店。
我國臺灣省已從野生采收,發展成一定規模的人工養殖蝸牛場,并已成為一種新型的養殖業,不僅出口活蝸牛,而且還出口蝸牛凍肉和蝸牛罐頭制品。據報道,1980 年臺灣省出口1500 噸左右的凍蝸牛肉,價值300 萬美元,90 %銷往法國,其余10 %銷往美國,可以看出蝸牛肉的外銷前景及發展的潛力。我國廣東、海南等省于1969 年即開始組織蝸牛凍肉出口,1975 年廣東省出口蝸牛凍肉215 噸,以后也陸續出口少量蝸牛凍肉。1983 年我國一些罐頭廠家試制生產各種蝸牛罐頭。漳州、海口罐頭廠已有少量蝸牛罐頭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