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撬海蠣肉批發價17元一斤,生蠔肉批發一斤20多元。”又到了一年吃蠔的季節,12日,記者走訪了龍巖中心城區蓮東土樓坪菜市場發現,目前海蠣以及生蠔正在熱銷,但多數市民并不知道,體格大小懸殊的生蠔和海蠣,其實是“本家”。
“海蠣就是牡蠣,龍巖人習慣叫牡蠣為海蠣,北方人習慣將牡蠣叫海蠣子。”賣生鮮的龔老板告訴記者,生蠔也是牡蠣的一種,只是比牡蠣的肉更肥大。
龍巖畜牧獸醫水產局專家稱,生蠔是牡蠣品種中個頭比較大的一種,個頭大的一個帶殼的就能在一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長或者是養殖在江河與大海交融之處,在半咸半淡的內灣淺海上。受生長條件的限制,它在數量上比其它品種少,價格也比一般的牡蠣貴上許多。
雖是“本家”,說起區別,生蠔的營養要比牡蠣的營養高得多,就鋅含量而言,每100g生蠔含鋅71.2mg,而同樣重量的牡蠣含鋅只有9.39mg,生蠔是普通牡蠣的7倍多。
“好的生蠔應該是手感堅實,有彈性,放于手上沉甸甸的。”一位正在挑選生蠔的王阿姨說,那些泡過水的生蠔通常肉較白,裙邊的黑色會變淺,生的時候看似飽漲,但一煮熟,就會嚴重縮水,吃起來口感有渣,蠔味也會減弱。
而醫院的相關專家也提醒市民,炭燒牡蠣雖然好吃,但還是應該少吃,蒸和煮的烹調方法可對牡蠣營養起到較好的保存作用,且經過較長時間的加熱,更有利于消滅活牡蠣中的諾如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