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鱷龜標本的制作一 |
作者:睿嫻 文章來源: 更新時間:2015/12/17 14:14:32 |
|
鱷龜標本可分浸制標本、剝制標本和骨骼標本。 (一)浸制標本浸制標本在教學、科研上應用較多,它是利用防腐固定液防止龜體腐爛變質,以達到長期保存的目的。浸制標本根據浸制對象又可分為整體浸制標本、胚胎發育標本和內臟器官解剖標本。這里只談談整體浸制標本,包括鱷龜卵和鱷龜(1 千克以下)標本。 1 .器具和材料 ① 器具:注射器、標本瓶、量筒、玻璃刀。 ② 材料:福爾馬林、玻璃、清水。 2 .制作方法 ① 清洗:將鱷龜或鱷龜卵用清水沖洗干凈,去除鱷龜體表面的污物,將鱷龜整理好。 ② 配藥:將福爾馬林溶液稀釋成10 %的濃度(用量杯量出所需量,對人事先計算好量的清水即可),倒入標本瓶中。 ③ 注射:將稀釋好的福爾馬林溶液用注射器吸取少量注入鱷龜的頸部、腹腔、四肢等部位。 ④ 鱷龜四肢自然伸開,尾擺正,頸部拉直,頭部抬起(下領處撐一硬物)。放置數小時后移人標本瓶中,使福爾馬林溶液能淹沒龜體。蓋上瓶蓋,瓶口處用凡士林涂抹,起到密封作用。 ⑤ 標注在標本瓶上貼上標簽,標出鱷龜的名稱、性別、重量、采集地、采集時間、制作時間等。 若是鱷龜卵標本只要做① ② ⑤ 步即。另外,鱷龜卵也可做成干制標本:將鱷龜卵中的蛋黃和蛋清用注射器吸出來,沖洗干凈就可。這種干制標本不用藥液,直接放在玻璃瓶中并貼好標簽。 (二)剝制標本浸制標本時間長了會褪色,搬動也不方便,這一點不如剝制標本。剝制標本是將動物體內易腐爛的部分,如內臟、肌肉等剔除,填以棉花、塑料泡沫等,而外表通過藥物及干化處理而保留下來。剝制標本只能保留動物的外形,且可制成生活時的自然姿態,有一定的欣賞價值。剝制標本適用于制作大中型鱷龜。 1 .器具與材料 ( 1 )器具:解剖刀、老虎鉗、鋼鋸、小型電鉆、鑷子。 ( 2 )材料:填充物(油泥、棉花、塑料泡沫)、鉛絲、滑石粉、針、線、玻璃儀眼(假龜眼)、標本板、防腐劑、95 %酒精。 ( 3 )防腐劑的配制:防腐劑具有防止皮膚腐爛、防止蟲害蝕咬的功能。主要有防腐膏和防腐粉兩種。 ① 防腐膏:成分是砒霜1 份、肥皂1 份、樟腦丸0.2 份、水10 份、甘油10 滴。將肥皂切成薄片,放入燒杯中,加水浸泡數小時。將燒杯緩緩加熱,待肥皂融化后,加入砒霜、樟腦,并用玻璃棒攪勻,之后將燒杯從火上取下,滴入甘油,冷卻即可。 ② 防腐粉:成分是砒霜1 份、明礬粉3 . 5 份、樟腦丸0.5 份。制作方法是將藥品研磨成粉,按比例混勻即可。 2 .制作方法 ( l )材料鱷龜的選擇與處理:做剝制標本用的鱷龜要求是新鮮的或死亡時間較短(夏季2 小時以內,春秋季4 小時以內,冬季8 小時以內)。夏季死亡的鱷龜,如果不能馬上做成標本,也可先凍在冰箱中保存。但無論怎樣,材料鱷龜要求整體完整無殘缺。將選好的鱷龜清洗干凈,擦干水分備用。 ( 2 )皮膚的剝離:鱷龜具有堅硬的甲殼,內臟藏于殼內,不易剔除。對于大型的鱷龜(體重在10 千克以上的鱷龜),必須在腹甲、四肢、頸部作切口(圖20);對于體型較小的鱷龜( 5 千克以下),可不在腹甲上做切口,僅在四肢及頸部做切口。中型鱷龜(體重在5-10 千克)的切口線以具體情況而定。總之,既要保持鱷龜體的完整性,又要將內臟、肌肉等剔除干凈。 做好切口后,沿切口剝離皮膚。先將皮膚與肉分離,用解剖刀時,刀尖要指向皮膚,與皮膚呈300-450 的角度。隔離四肢的肩帶和腰帶,打開腹甲,取出內臟(小型鱷龜不必打開腹甲,從前后切口掏出內臟),將腹甲內側的肌肉剔除干凈。大型鱷龜背甲內側的脊椎骨、肋骨藏有很多骨髓、脂肪,應鑿開取出(否則標本做好后,時間長了會有油脂等溢出)。然后逐漸剝離四肢和尾,剝至泄殖孔(肛門)處時,應在直腸末端處保留1-2 厘米。最后由頸部向頭部剝離。由于鱷龜頭骨上的皮膚已骨化,無法剝離,所以可將第一枚頸椎骨截斷。頭部面頰處的肌肉必須剔除,以免日后干化而凹陷,影響標本質量。剝離眼睛時,可先用力在眼眶內轉一圈,慢慢將眼珠挑出,注意不能損傷眼瞼。眼珠取出后,立即用棉花充填,以免干燥發硬后無法安裝玻璃儀眼。口腔中的舌剔除后,如果打算讓鱷龜呈張口狀,就要在口中填硬物,否則時間長了嘴就張不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