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靜
1985年6月,她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天晚上,8個月大的她因為一次普通的發燒打的退燒針而雙耳失聰了。父母帶她尋遍了全國各大醫院,也嘗試了各種方法,卻絲毫沒有好轉的跡象。媽媽終日以淚洗面,無法接受女兒墜入無聲世界的現實。媽媽看著她微笑的小臉,暗暗決定,一定要將她帶出這片聾啞之地。
從那天開始媽媽教她“看話”,每次發音時,媽媽都讓她用手摸著自己的聲帶,感受發音時的氣流。她就這樣盯著媽媽的嘴唇,看著口型每個字學上百遍,甚至上千遍。很長時間后的一天,從她的小嘴里發出一聲含混的“我”的聲音時,媽媽抱著她一下子哭出了聲。直到3歲的一天,她才第一次叫出“媽媽”。
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媽媽把她送進了普通學校。她通過讀唇來理解老師講課的內容,可有時老師講得很快,她記不下來,下課后她就追著老師問,直到弄明白為止。開了英語課,她又像小時候“看話”一樣,感受元音和輔音發音的不同。可她的速度根本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進度,成績也一落千丈,這使她的脾氣也變得越發的暴躁。
有一天,她在準備期末考試,可由于跟不上,太多的題她都不會做,她一生氣將書扔在了地上。爸爸聞聲走了進來,看了看地上的書,對她說:“先不學了,我給你講個故事。”她認真地看著爸爸,爸爸說:“有一種生長在非洲戈壁灘上的依米花,每朵花都有紅、黃、藍、白四個不同顏色的花瓣,很是奇特。但你知道它是怎樣長成的嗎?”她搖搖頭,爸爸從她的臉上看到了好奇,繼續說道:“依米花通常要用5年的時間扎根,然后一點點地積累養分,直到第六年春天,才會在地面吐出嫩芽,慢慢開出一朵小小的四色奇花。但依米花的花期只有兩天時間,兩天后就會凋零。雖然花期短,可它的美麗卻是永恒的。”
她一個人想了很久,后來爸爸看到她撿起了書,重新開始做題。那一次的英語聽力考試,她看著老師的嘴唇,考出了滿分。初中畢業時,她獲得了保送的資格,但她放棄了,最終以總分全區前30名,物理滿分的成績順利考上了重點高中。就這樣她一步步堅持著,大二那年,她靠看視頻學口型的方法練習英語聽力,在為她設置的由老師現場念聽力題的單人考場里,她通過讀唇的方式順利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的考試,而后又通過了六級的考試。
大學畢業后,她考取了華師大的研究生,那時的她萌生了去美國讀博的想法。一邊讀研一邊備考GRE,為了練好口語,只要學校的英語角開放她都準時出現去和外國人交流。轉眼研究生課程已經到了修改畢業論文的階段,她向美國多所大學提交了申請。在等待的日子里,她幾乎“泡”在了文獻資料和英語里,去研究提交申請的每所學校和每個專家的側重點,為美國大學的面試做著準備,晚上能抽出的一會兒空閑,她還要看美劇練口語發音。
后來,她以高分通過GRE、托福考試,拿到了美國堪薩斯大學、佛羅里達大學、佐治亞大學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博士生錄取通知書,這一驕人成績的獲得者叫劉軼。在無聲世界的20多年里,劉軼努力像常人一樣生活、學習。如今,她選擇了堪薩斯大學特殊教育專業,她立志要做特教事業的學者。
在劉軼赴美前夕,有人問她,這一切輝煌的成績是如何取得的?劉軼笑笑說:“這源于我爸爸給我講的一個小故事,他告訴我依米花在炙熱的沙漠中都能綻放,只要我學會堅忍,總有一天我的人生也會精彩綻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