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剛一駛入距離長春不到百公里的農安縣農安鎮小橋子村,遠遠的,就看到公路兩旁的一座座香瓜大棚。六月,正是香瓜的成熟期,瓜農摘下的香瓜,就擺在路邊銷售,引得南來北往的車輛紛紛駐足,成為公路旁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香瓜好不好,還需走近了親口嘗一嘗。記者隨意找到一家瓜棚,陣陣清香味撲鼻而來。別看香瓜個頭大小不一,但咬上一口,就會被那沁人心脾的甜蜜和清香所征服。瓜農李敏拉著記者走進她家的瓜棚,看一看香瓜生長的環境。她說:“先期溫度低,不能自然授粉,咱們這里放蜜蜂,你昆蟲啥的不都活了嗎?這蒼蠅、蚊子、蓋蓋蟲啥的都有,然后,它就自然能授粉了。這個瓜吧和西瓜吧,它主要就缺鉀肥。只要有鉀肥它就甜。雞糞里就有鉀肥,我們秋天就買了,夏天發酵一下就下地里。我家今年整11年,我這一畝地能出2萬塊錢。2畝多地,種玉米的話根本沒法生活,再養一個孩子。”
李敏告訴記者,小橋子香瓜在長春小有名氣,大部分香瓜被中間商通過高價銷往黑龍江、遼寧、北京等地:“有大量上我們這批發的。上我們這批發然后往外地一倒,完了就賣高價。要不說我們書記就想成立香瓜生產基地,咱們把牌子自己打出去。”
種香瓜在小橋子村已經有上百年歷史。目前,小橋子村香瓜大棚超過300棟,面積超過180公頃。小橋子村書記王井學介紹,一畝地的香瓜,收入比一公頃玉米掙的錢還多:“咱們這土地跟別的地方不一樣,就適合種香瓜。我們小橋子村664戶,現在能有三分之一的農戶都在扣香瓜,都用新疆哈密瓜根嫁接,吃著香瓜口感特別甜。”
現在,小橋子村正籌劃成立專業合作社,把瓜農全都聯合起來,打出自己的品牌,向規模化、電商模式化發展。農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徐進說:“打造小橋子香瓜這個品牌,我們請了專家、設計師專門設計小橋子香瓜的標示標識,體現一個產業的發展。互聯網這塊還要線上線下做這個東西,這樣就把我們這個產業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