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000畝的農業示范園的南側,有三排房子,共70-80間房屋,這里是修建的職工宿舍。有機菜心和芥蘭屬于營養價值較高的蔬菜,主要市場在大都市和南方地區。公司從南方招聘專人150人左右,種植有機菜心。
農業園的東南角建設有20個大拱棚,供整個農業園的有機菜心育苗使用,現在育苗棚的建設已經到了收尾階段,預計近期可以投入生產。“年前南方賣到25元/斤。”周憲華說,菜心屬于南方蔬菜,價格較高,北方也能賣到10元/斤左右。
“工人馬上就位,氣溫回暖了就開始播種。”周憲華說,噴灌區種植菜心的面積預計可以達到750畝,菜心成熟后,直接運往南方各地和幾個大城市,預計5月份大批菜心和芥蘭可以上市。
據了解,菜心的生長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水源,周孟村的農業園緊鄰黃河,水資源充足,適合菜心的生長。此外,廣東、港澳地區對于菜心的需求量較大,預計今年5月份崔寨周孟村的有機菜心將發往南方市場。
村民不但拿到承包款,還能實現村內就業
在林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沒有來周孟村投資時,39歲的周憲華已經開始和本村的50戶農民共同建設了辛迪加農業合作社,當時的想法是搞特色采摘和觀光旅游農業,將河灘里的土地更高效地利用起來。
“原來我們村也一直在搞觀光農業。”周憲華說,搞觀光農業首先就是要修路,周憲華帶領村民修了一條生產路,投資種果樹,葡萄樹等,最初收到了良好的效益,濟南市區的游客來參加采摘的還真不少,為當時村民增收不少。
“想要進一步發展農家樂旅游,就需要投資。”周憲華說,農業上的投資是最看不到的,而且收益需要一定的時期。正在研究合作社如何發展時,經崔寨鎮招商引資,青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來到這片土地進行考察。
“抓住機會,將土地承包給了青林公司,為村民們帶來穩定收益的同時,也提供了就業崗位。”周憲華說,村民們每年每畝地可以拿到850元的租金,而且是旱澇保豐收的。整個農業園區的建設與后期的維護管理等,給當地村民帶來了約50個就業崗位。
在農業園施工現場的民工,是周孟村60歲以上的村民,負責園區清掃以及零工的以本村的50-60歲之間的婦女為主。不少村里年齡較大的閑散人員,現在每天能拿到60元的工資,土地承包以五畝地一戶來計算,每年能拿到承包款4250元。
未來還要發展觀光采摘游,葡萄園、楊樹林都要用起來
在農業園的北側,有一塊種植葡萄的區域,周憲華說,現在通過承包的形式,村民們可以每年有固定的收入,土地承包了固然好,但還是要發展采摘園,人來得多了,周孟村的發展才更有希望。
在農業園的東西兩側都是成片的楊樹林,周憲華稱,原本周孟村的土地也是楊樹林為主,村里900多口人,在濟南打工的人能占到一半以上。不少村民就將土地種上了樹,以便能夠專心打工。以后要把村里發展成為集旅游觀光和采摘等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