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9歲的張云龍成熟穩重,為了養家糊口,他以前一直在工地打工,但工作的不穩定讓張云龍倍感壓力。2011年,在朋友的建議下,張云龍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飼養肉食鴨。
張云龍的老家在新發村,有土地資源,為了就近飼養,就在養殖大棚附近搭起了一個用塑料布圍成的小帳篷,開始了養鴨之路。肉食鴨一年能出欄4—5茬,一只鴨雛成本價是4元。初次嘗試,張云龍就購買了6000多只鴨雛,由于是第一次搞養殖,缺乏經驗的張云龍有點摸不著頭腦,鴨雛的成活率不是很高。在購買第二茬時,有了飼養經驗的張云龍又把鴨雛增加到了9000只,這次,他獲得了不少的經濟收入。看到美好前景的張云龍再次做了一個決定,在向親戚朋友籌措了資金之后,又新建了一棟大棚,他說:“兩棟大棚共花費了10多萬元,所以我一定要干好。”
兩棟大棚共占地1600平方米,能飼養2萬只鴨。臨近冬天時,為了更好的照料自己的肉食鴨,張云龍居住在帳篷里,寒冷的天氣,常常凍得他蓋兩層棉被還瑟瑟發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村里人的建議下他蓋了一間只有10多平方米的簡易房,熬過了冬天。
目前,在張云龍的不懈努力下,兩個大棚的前景越來越好,一年能收入8萬多元。但受資金和設備的限制,暫時難以繼續擴大規模,養殖數量沒有增加,張云龍說:“好在平西鄉人社所的領導一直在幫助我們,給我們進行創業指導和培訓,目前也在幫助我們形成規模化的養殖,雖然困難很多,不過有大家的幫助,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