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洲鰻主要產于美國、加拿大等國,1996年國內正式引進美洲鰻,主要放養于江、浙、閩、粵等沿海省份,引進數量達6噸(3000萬尾)之多。如東縣南港漁網廠于1996年4月12日引進美洲鰻苗8.3公斤(46994尾)進行試養,現將有關技術分析如下。
1、美洲鰻魚試養池條件
試養池與日本鰻養殖池基本相同,建水泥底池(備沙石),每池面積100一150平方米,深90厘米,建好后洗刷消毒,池口用黑色塑料膜蒙上,池內均勻設置食臺,裝引食電燈(15W)、測溫儀表,此外,供氣、排污、加溫設施均要安裝到位,性能良好。批量放養前,用少量苗種試養24小時,以觀察其適應程度。
2、美洲鰻魚試養中的管理
2.1 進池 空運的苗種裝在10℃以下氧氣袋中空運,經陸地運輸到池口后,連袋浸入池水中20-40分鐘,待溫差在士2℃以內,以600尾/平方米的密度慎放池中以適應池內環境,約5-6小時后開增氧泵增氧。
2.2 理化因子控制池水溫度在20℃一28℃,鹽度7%0左右,溶氧5毫克/升以上, pH值7.5左右,氨氮、亞硝酸態氮含量要低,水源不含重金屬成份。
2.3 誘食鰻苗進池7天后,保持水溫26℃左右,開始誘食,池內均勻設置食臺,投食量占苗體重的10%左右,每4小時喂1次,白仔餌料與紅蟲滲合投喂,漸減紅蟲,經過10天紅蟲誘食投喂,總量達到苗體重的100%后轉食,直至完全喂配合飼料,每天喂3次,以后轉為喂2次,至成鰻每天喂一次。
2.4 篩選分級 仔鰻進池40天左右喂食同時篩選分養,在篩選中按苗規格分池,篩落的"腳苗"可再次誘食,方法同前,一直至成鰻,總體上篩選每月一輪。
2.5 疾病防治 每日準確測報池水理化因子,及時清污消毒(特別是剩餌),每日換水量100%,誘食紅蟲必須嚴格消毒,喂食篩選時動作要輕,以免傷及魚體,誘發病癥。
3、美洲鰻魚試養結果
從1996年4月12日苗進池試養至1997年4月28日,出售成鰻4552尾,同期池存40049尾,合計增重2537.7公斤,成活率94. 9%,計耗飼料5582.5公斤,平均飼料系數2.2。長成期較日本鰻多30天左右,成鰻體色、肉質均類似日本鰻,試養中沒有出現特殊難治疾病和批量死亡現象。試養取得成功。
以上是為農業之友網大家介紹的美洲鰻魚養殖技術,望您能了解農業一些知識,擴大您眼界和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