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阳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關閉窗口  
怎么育苗燕麥
作者:張曉晨  文章來源:網絡  更新時間:2015/7/16 11:13:18

燕麥

小麥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土壤、水分、養分、溫度、光照和空氣是小麥生長發育必需的環境條件。要取得小麥高產,一方面應因地制宜地選用優良品種,另一方面要通過田間管理創造適宜小麥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 

土壤 

農諺有“土是本,肥是勁,水是命。”說明廣大農民都非常重視創造一個適合小麥生長發育的豐產環境。一般認為,最適宜小麥生長的土壤,應是熟土層厚、結構良好、有機質豐富、養分全面、氮磷平衡、保水保肥力強、通透性好。此外、還要求土地平整,這樣才能確保排灌自如,使小麥生長均勻—致,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 

水分 

水分在小麥的—生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據研究,每生產l千克小麥約需1000一1200千克水,其中有30%一40%是由地面蒸發掉的。天津市在小麥生長期間,降水量只有需水量的 l/4左右。所以麥田的不同時期灌水,以及采取抗旱保墑措施,對于補充小麥對水分的需要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試驗表明,冬小麥備生育時期的耗水情況有如下特點: 

1.播種后至拔節前,植株小,溫度低,地面蒸發量小,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畝日平均耗水量為 0.4立方米左右。 

2.拔節到抽穗,進入旺盛生長時期,耗水量急劇上升。在 25—30天時間內耗水量占總耗水量的20%一25%,每畝日耗水量為2.2—3.4立方米。此期是小麥需水的臨界期,如果缺水會嚴重減產。 

3.抽穗到成熟,約35—40天,耗水量占總耗水量26%一 42%,日耗水量比前一段略有增加。尤其是在抽穗前后,莖葉生長迅速,綠色面積達一生最大值,日耗水量約4立方米。 

養分 

小麥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元素有碳、氫、 氧、氮、磷、鉀、硫、鈣、鎂、鐵、硼、錳、銅、鋅、鉬等。氮、磷、鉀在 小麥體內含量多,很重要,被稱為“三要素”。天津市中低產麥田一般缺氮少磷,生產中必須注意補充,而鉀素除高產田、沙土地外,一般不缺。 氮素是構成蛋白質、葉綠素、各種酶和維生素不可缺少的 成分。氮素能夠促進小麥莖葉和分蘗的生長,增加植株綠色面積,加強光合作用和營養物質的積累。

所以合理增施氮肥能顯著增產。 磷素是細胞核的重要成分之一。磷可以促進根系的發育, 促使早分蘗,提高小麥抗旱、抗寒能力,還能加快灌漿過程,使 小麥粒多、粒飽,提早成熟。目前,天津市已大面積推廣氮磷混施,配方施肥,收到了顯著的增產效果。 鉀素能促進體內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轉化,提高小麥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促進莖稈粗壯,提高抗倒伏能力,此外還 能提高小麥的品質。因此在缺鉀的土壤上或高產田應重視鉀肥的施用。 其他元素對小麥生長發育也有重要作用,不足時都會影 響小麥的生長。如缺鈣會使根系生長停止;缺鎂造成生育期推遲;缺鐵會使葉片失綠;缺硼會使生殖器官發育受阻;缺鋅、 銅、鉬則植株矮小、白化甚至死亡。

但小麥對這些元素的需要量比上述三要素少得多。 每生產100千克小麥子粒,究竟要從土壤中吸收多少氮、 磷、鉀呢?試驗證明,一般約需吸收氮3千克、磷1.5千克、鉀 2—4千克。 小麥在不同生育時期吸收養分的數量是不同的,一般情況是苗期的吸收量都比較少,返青以后吸收量逐漸增大,拔節到揚花期吸收最多,速度最快。 鉀在揚花以前吸收量達最大值,氮和磷在揚花以后還能繼續吸收,直到成熟才達最大值。因此在生產上必須按照小麥的需肥規律合理施肥,才能提高施肥的經濟效益。 

溫度 

小麥的生長發育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適宜溫度范圍。在最適溫度時,生長最快、發育最好。那么,不同階段要求的最適溫度有什么區別呢? 小麥種子發芽出苗的最適溫度是15—20℃;小麥根系生 長的最適溫度為16—20℃,最低溫度為2℃,超過30℃則受到抑制。 溫度是影響小麥分蘗生長的重要因素。在2—4℃時,開始分蘗生長,最適溫度為13—18℃,高于18℃分蘗生長減慢。 小麥莖稈一般在10℃以上開始伸長,在12一16℃形成短 矮粗壯的莖,高于20℃易徒長,莖稈軟弱,容易倒伏。 小麥灌漿期的適宜溫度為20—22℃。如干熱風多,日平均溫度高于25℃以上時,因失水過快,灌漿過程縮短,使子粒重量降低。 

日照 

日照充足能促進新器官的形成,分蘗增多;從拔節到抽穗期間,日照時間長,就可以正常地抽穗、開花;開花、灌漿期間,充足的日照能保證小麥正常開花授粉,促進灌漿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