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育苗設施與水質條件
1.1.育苗場地:位于贛榆縣海洋經濟開發區,海水苗種繁育的基礎設施,包括動力抽水設備、沉淀過濾系統、水電氣系統、日常管理用具(換水管、吸底器、倒池箱等),設施基本完備。育苗水體2600立方米,分為若干個培育池,每個25立方米。
1.2.海水水源: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育苗用水經二級過濾系統沉淀,再經入池管道口300目尼龍篩絹網濾出,經鏡檢無大型原生動物入池。
2.藻種選擇與餌料培養
2.1.單胞藻餌料種類:
①金藻類:等鞭金藻、叉鞭金藻;
②硅藻類: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
③綠藻類:扁藻、塔胞藻、小球藻。
2.2.餌料培養:
①一級瓶藻種培養:選用康威液做營養鹽,沸水消毒;
②二級中繼培養:采用聚乙烯透明薄膜袋(罩網籠)過渡;
③三級開放式培養:在專用餌料培養池進行生產,以達到蟶子入池后對餌料的要求。
3.產卵孵化與幼蟲培育:
①產卵:蟶子排放時長可達十幾分鐘,此間立即撈出雄蚶,同時用人工攪拌的方法攪開聚堆的卵子,產卵密度控制在50粒/mL。此時移出蟶子雌體繼續待產,同時吸出上層1/2的清水,加入新鮮的過濾海水。反復洗卵2次~3次,投抗生素2g/立方米,EDTA二納4g/立方米。孵化時加大充氣量10分鐘,以攪動池水并及時撈出粘稠浮沫。停止充氣后每1小時攪拌孵化池1次,以防止受精卵下沉堆積死角。
②孵化:受精卵在水溫25℃條件下20小時左右孵化至D型幼蟲,密集在水體上層,此時恢復微量充氣開始選育,水位差控制在0.5m以內,如幼蟲延長變態出現畸形超過30%即淘汰棄之。D型幼蟲完全變態2小時后及時選育,經350目篩網接取上層優質D型幼蟲移至培育池中。
選育后的D型幼蟲以10個/mL密度培養。投餌量為叉鞭金藻2萬細胞/mL~3萬細胞/mL或小球藻5萬細胞/mL~10萬細胞/mL或塔胞藻0.5萬細胞/mL~2萬細胞/mL,混合投餌按比例縮減。投餌次數為3次/日~4次/日,換水量每日1次全量,每5天倒池1次。換水網箱可根據D型幼蟲的生長狀況調換不1司網日(300目、260目、200目)。
幼蟲培育期間的適宜環境條件:水溫23℃~25℃,室溫28℃~30℃,鹽度26‰~34‰,光照為漫射光,DO≥5mg/L,COD≤1mg/L,pH8.0~8.3,NH3~N≤200ppb。殼頂期的幼蟲可達120μm,日平均生長速度10μ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