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阳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關閉窗口  
粵北污染“毒地”種甘蔗流向市場
作者:韓甜甜  文章來源:網絡  更新時間:2015/7/14 11:04:34

甘蔗

8月中旬,廣東連日大雨,河水暴漲。正在韶關采訪的北京青年報記者,親眼見證了穿城而過的北江,被上游匯入的橙紅色洗礦水染成“紅色一片”,洶涌而下。

污染物來自大寶山礦區,經橫石河匯入滃江,再入北江。蜿蜒的“紅水河”更像是給當地環境污染治理標示的一道警戒線:2013年,清遠市佛岡縣水頭鎮礦區周邊3000畝污染農地,被農業部指定為廣東省唯一一個農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試點。大寶山礦區也被選定為全國“十二五”土壤污染修復治理六大試點工程之一。

然而,修復工程進展并不輕松。華南農業大學研發的東南景天和玉米套種模式,并不被水頭鎮農民所接受,主要原因是玉米經濟效益不高,一畝地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遠低于種柑橘的收成;大寶山礦區部分農民則選擇種甘蔗和稻米,盡管重金屬超標,仍被用于在市場上銷售以換取更大收益。

事實上,不管被污染的土地上種植什么,流向何處,其潛在危害性都不容忽視。一邊是治理污染土壤的緊迫性,一邊是當地農民的現實考量。只有從源頭上杜絕污染,并制定有效策略吸引農民主動參與土壤修復,目前的困局才可能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