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訂單農業使農村社會發生的變化與思考 |
作者:芮雪 文章來源: 更新時間:2015/12/24 11:27:18 |
|
第一,訂單農業具備較高的綜合生產率,包括較高的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使農業成為一個有較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這是衡量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最重要標志。 第二,訂單農業使農業成為可持續發展產業。農業發展本身是可持續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區域生態環境。廣泛采用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等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實現淡水、土地等農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達到區域生態的良性循環,農業本身成為一個良好的可循環的生態系統。 第三,訂單農業使農業成為高度商業化的產業。農業主要為市場而生產,具有很高的商品率,通過市場機制來配置資源。商業化是以市場體系為基礎的,現代農業要求建立非常完善的市場體系,包括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離開了發達的市場體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現代農業。農業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國家,農產品商品率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產業商品率可達到100%。 第四,訂單農業實現農業生產物質條件的現代化。以比較完善的生產條件,基礎設施和現代化的物質裝備為基礎,集約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種現代生產投入要素,包括水、電力、農膜、肥料、農藥、良種、農業機械等物質投入和農業勞動力投入,從而達到提高農業生產率的目的。 第五,訂單農業實現農業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廣泛采用先進適用的農業科學技術、生物技術和生產模式,改善農產品的品質、降低生產成本,以適應市場對農產品需求優質化、多樣化、標準化的發展趨勢。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 實質上是先進科學技術在農業領域廣泛應用的過程,是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農業的過程。 第六,訂單農業實現管理方式的現代化。廣泛采用先進的經營方式,管理技術和管理手段,從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形成比較完整的緊密聯系、有機銜接的產業鏈條,具有很高的組織化程度。有相對穩定,高效的農產品銷售和加工轉化渠道,有高效率的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的組織體系,有高效率的現代農業管理體系。 第七,訂單農業實現農民素質的現代化。具有較高素質的農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勞動力,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提條件,也是現代農業的突出特征。 第八,訂單農業實現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通過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降低公共成本和外部成本,提高農業的效益和競爭力。 第九,訂單農業促進建立與現代農業相適應的政府宏觀調控機制。建立完善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包括法律體系和政策體系。 訂單農業是指農產品訂購合同、協議,也叫合同農業或契約農業。簽約的一方為企業或中介組織包括經紀人和運銷戶,另一方為農民或農民群體代表。訂單農業具有市場性、契約性、預期性和風險性。訂單中規定的農產品收購數量、質量和最低保護價,使雙方享有相應的權利、義務和約束力,不能單方面毀約。因為訂單是在農產品種養前簽訂,是一種期貨貿易,所以也叫期貨農業。農民說:"手中有訂單,種養心不慌。"不過,訂單履約有一段生產過程,雙方都可能碰上市場、自然和人為因素等影響,也有一定的風險性。但比起計劃經濟和傳統農業先生產后找市場的做法,訂單農業則為先找市場后生產,可謂市場經濟的產物,是一種進步。 訂單農業有5種形式: ①農戶與科研、種子生產單位簽訂合同,依托科研技術服務部門或種子企業發展訂單農業。 ②農戶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或加工企業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依托龍頭企業或加工企業發展訂單農業。 ③農戶與專業批發市場簽訂合同,依托大市場發展訂單農業。 ④農戶與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簽訂合同,發展訂單農業。 ⑤農戶通過經銷公司、經濟人、客商簽訂合同,依托流通組織發展訂單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