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習性: 螞蚱的成蟲及幼蟲均能以其發達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莖、葉。
螞蚱善飛善跳,頭部的一對觸角是嗅覺和觸覺合一的器官。它的咀嚼式口器有一對帶齒的發達大顎,能咬斷植物的莖葉。它后足強大,跳躍時主要依靠后足。螞蚱飛翔時,后翅起主要作用,靜止時前翅覆蓋在后翅上保護作用。雌蟲的腹部末端有堅強的“產卵器”,能插入土中產卵,螞蚱產卵場所大都是濕潤的河岸、湖濱及山麓和田埂。每30~60個卵成一塊。從卵中孵出而未成熟的螞蚱叫“蝻”,需蛻5次皮才能發育為成蟲。雨過天晴,可促使蟲卵大量孵化。螞蚱還具有驚人的飛翔能力,可連續飛行1~3天。螞蚱飛過時,群蝗振翅的聲音響得驚人,就像海洋中的暴風呼嘯
。
成蟲的后腳腿節具有一列相當于彈器的乳頭狀突起,前翅徑脈基部有相當于弦器的粗脈,二者摩擦時,振動翅的震區便可發出聲音,這就是它們的發音器。螞蚱的聽器也很特別,位于腹部第一節的側方。
螞蚱俗稱“蚱蜢”,臺語稱之為“草螟仔”。它們的生活史是卵→若蟲(幼蟲)→ 成蟲,屬不完全變態。具咀嚼式口器,為植食性昆蟲。大部分不太挑食,在野外草叢中,常看到它正一口一口的啃食禾本科植物的葉片,它的觸角沒有螽斯那么長,呈短鞭狀,但擁有強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彈跳來避開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