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病癥狀:主要發生于中部葉片,由于受葉脈限制,病斑多成多角形,從葉背看成水浸狀(早晨或者傍晚空氣濕度大時更加明顯),發病中后期葉背出現灰黑色霉狀物。
2.發病條件:病原菌性喜低溫高濕,16至22攝氏度,在葉片表面形成露水或者水毛時,比較容易發病。進入深冬封棚之后,發病尤重。
3.防治方法:
(1)生態防治:所謂的生態防治就是要加強大棚溫、濕度的綜合調控,創造適宜黃瓜生長,抑制病原菌發育的優良環境,以達到防病增產的目的。主要是溫度調控:上午棚溫25至30攝氏度,下午結合放風將棚溫控制到最低20攝氏度后關閉通風口;上半夜20至15攝氏度,下半夜15至12攝氏度,最低不能低于10攝氏度。
(2)濕度調控:上午10點左右,棚溫達到30攝氏度左右,進行放風排濕,降至25攝氏度后停止通風,每天保持放風量3至5小時。藥劑防治:36%納農蔬福500倍或72%杜邦克露600倍或72.2%普力克800倍或69%安克錳鋅1000倍或者1.5%菌立滅1000倍。在植株生長期,莖葉氮糖含量下降時,發病嚴重。在防治藥劑中,要加入白糖150倍,尿素300倍,注意下午用藥,5至7天一次,連噴2至3次。
1.發病癥狀:發病部位為底部葉片,在大棚中常點片發生。病部葉片背面出現水浸狀,多角形,無黑霉層,病斑較薄,易破裂,葉背常有白色菌膿。
2.發病條件:低溫高濕,通過水滴傳播,在雨雪天以及棚膜防霧性差的情況下,發病嚴重。
3.防治方法:調控好棚內溫濕度,加強通風,盡量降低棚室空氣濕度。發病初期可選用以下藥劑:77%可殺得500倍或50%豐護安500倍或27%綠乳銅500倍或農用鏈霉素4000倍或20%細菌凈500倍。由于霜霉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發病條件相似,兩病幾乎同時發生或者混生,加大了防治難度,兩病同時發生時可選藥劑:40%甲霜銅600倍或60%百菌通500倍或78%科博500倍液。以上防治方法對黃瓜細菌性緣枯病、葉枯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本病發生比較嚴重,但是菜農們容易忽視,而且誤認為是霜霉病。
1.發病癥狀:發生于中上部葉片,病斑近圓形或者橢圓形,葉背面病斑凹陷,正面突出起泡。病葉易老化變脆,又稱靶斑病。
2.發病條件:高溫高濕,一般常發生于晚秋或者早春時節(天津品種發病尤重)。
3.防治方法:注意通風散濕,控制病害發生。發病初期可選藥劑:50%多菌靈或者50%甲基托布津500倍再加上50%福美雙或者80%大生或者75%百菌清600倍。
總而言之,要想控制好黃瓜的這三大病害,首先要做好生態調控,特別是要降低空氣濕度,然后考慮化學防治。
產業扶貧必須先解決銷路問題
【產業扶貧必須先解決銷路問題】遼寧日前印發方案,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貧困地區農特產品;發揮高速公路服務區優勢,在節點服務區及鄰近扶貧點服務區設置扶貧商品專區、專柜;支持發展“電商+龍頭企業+農戶”的直采直銷模式等。
2019-09-11綜合資訊快訊
產業扶貧必須先解決銷路問題
【產業扶貧必須先解決銷路問題】遼寧日前印發方案,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貧困地區農特產品;發揮高速公路服務區優勢,在節點服務區及鄰近扶貧點服務區設置扶貧商品專區、專柜;支持發展“電商+龍頭企業+農戶”的直采直銷模式等。
2019-09-11綜合資訊快訊
11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部署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
日前,經國務院同意,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林草局等11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對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作出總體部署。
2019-09-11綜合資訊快訊
11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部署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
日前,經國務院同意,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林草局等11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對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作出總體部署。
2019-09-11綜合資訊快訊
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
【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9月8日,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在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舉行開工奠基儀式,標志著該項目正式在該區啟動。
2019-09-11綜合資訊項目
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
【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9月8日,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在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舉行開工奠基儀式,標志著該項目正式在該區啟動。
2019-09-11綜合資訊項目
廣東建設184個現代農業產業園 帶動123萬農民就業
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9日消息,目前,廣東省已創建10個國家級、119個省級、55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基本實現了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覆蓋主要農業縣,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梯次發展格局,在鄉村產業振興上跑出了“加速度”,帶動了全省123萬農民就業增收。
2019-09-11綜合資訊新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