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針菇病害的防治:菌絲生長階段易發生的雜菌
①青(qing)霉(mei):青(qing)霉(mei)是(shi)最易發生的(de)絲狀菌(jun)。發育適溫30℃—35℃,但在(zai)20℃ 左(zuo)右也長得很好(hao)。青(qing)霉(mei)開始蔓延時和金(jin)針菌(jun)絲相似(si),隨著逐漸成熟長出青(qing)色孢子。
②曲(qu)霉:曲(qu)霉開始繁(fan)殖時是白色菌絲(si),成(cheng)熟后著(zhu)生(sheng)(sheng)黃綠色孢子,發(fa)育適溫是30℃左右。栽培室在堆肥附近,或(huo)曾放過菌種,或(huo)附近有制曲(qu)廠(chang)都易生(sheng)(sheng)長(chang)曲(qu)霉。一(yi)旦發(fa)生(sheng)(sheng)曲(qu)霉,會使菌種污染而全部覆滅。
③大毛霉(mei):和曲霉(mei)相(xiang)似,繁殖力強。在培養基內部(bu)蔓延,生成(cheng)白色(se)或灰黑色(se)蜘蛛絲(si)樣的菌絲(si),產生黑色(se)抱子(zi),發育適溫35℃左右。
④毛霉:和大毛霉一樣,繁殖力旺盛。在高溫下發育。
2、金針菇病害的防治:生長于菇體上的雜菌
①青(qing)霉(mei):侵入金針菇的青(qing)霉(mei),是搔菌后侵入的。如發生青(qing)霉(mei)應(ying)立即挖出(chu)并燒掉。進行室內消(xiao)毒。消(xiao)毒液是2%的硫酸銅液,或稀釋500倍的升汞液。
②根(gen)腐(fu)病(bing):溫(wen)度高時(shi)易發生。繁殖之初在培(pei)養料表面(mian)滲出白色混濁水滴,有時(shi)會積滿瓶口(kou)。主要原因是(shi)培(pei)養料水分過多(duo)。發生根(gen)腐(fu)病(bing)后,應立刻挖出燒掉。手(shou)接觸根(gen)腐(fu)病(bing)菌時(shi),必須消(xiao)毒。
③黑(hei)(hei)斑病:在菇蓋上產生黑(hei)(hei)褐色斑點。多數不影響產量,但因菌(jun)蓋變(bian)黑(hei)(hei)而使價格下降。用冷水直接噴(pen)在菌(jun)蓋上易生這種病。
3、金針菇病害的防治:預防發生雜菌的措施
培養料中加(jia)入石灰,不僅可(ke)防止雜菌發生,也可(ke)促(cu)進菇(gu)的(de)發育(yu)。石灰以消(xiao)石灰為好,加(jia)入量為培養料量的(de)2%。加(jia)入方法,可(ke)先和米糠混合,或加(jia)至水中后混合。
產業扶貧必須先解決銷路問題
【產業扶貧必須先解決銷路問題】遼寧日前印發方案,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貧困地區農特產品;發揮高速公路服務區優勢,在節點服務區及鄰近扶貧點服務區設置扶貧商品專區、專柜;支持發展“電商+龍頭企業+農戶”的直采直銷模式等。
2019-09-11綜合資訊快訊
產業扶貧必須先解決銷路問題
【產業扶貧必須先解決銷路問題】遼寧日前印發方案,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貧困地區農特產品;發揮高速公路服務區優勢,在節點服務區及鄰近扶貧點服務區設置扶貧商品專區、專柜;支持發展“電商+龍頭企業+農戶”的直采直銷模式等。
2019-09-11綜合資訊快訊
11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部署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
日前,經國務院同意,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林草局等11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對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作出總體部署。
2019-09-11綜合資訊快訊
11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部署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
日前,經國務院同意,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林草局等11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對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作出總體部署。
2019-09-11綜合資訊快訊
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
【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9月8日,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在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舉行開工奠基儀式,標志著該項目正式在該區啟動。
2019-09-11綜合資訊項目
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
【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9月8日,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在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舉行開工奠基儀式,標志著該項目正式在該區啟動。
2019-09-11綜合資訊項目
廣東建設184個現代農業產業園 帶動123萬農民就業
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9日消息,目前,廣東省已創建10個國家級、119個省級、55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基本實現了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覆蓋主要農業縣,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梯次發展格局,在鄉村產業振興上跑出了“加速度”,帶動了全省123萬農民就業增收。
2019-09-11綜合資訊新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