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菇棚清理消毒
新菇棚搭好后,先把田里的稻桿、雜草清除干凈,然后開好排水溝、人行道,長度一般以25—30米為宜,寬中間1.5—1.4米,傍邊0.8—1.0米,以方便采菇為原則。然后每畝用50—100公斤的生石灰施散于畦面上,進行表面消毒,在排筒前一星期,畝用辛硫磷1斤加水200斤噴灑畦面上濕透,噴完馬上蓋膜二天,使土壤中的蟲害殺滅,這為第一次消毒。再在菌筒排放前每畝用克霉靈或菌毒清1斤加水200斤噴霧進行第二次殺菌消毒。然后看天氣視菌筒轉色程度進行分批出田有序排好,菇棚的蔭度要求達到三陽七蔭。
二、舊菇棚清理消毒
首先要全面檢查和整理加固棚架,提前做好廢菌棒清理,全面灌水沖洗、翻耕,并灌水平泥面,畝散施生石灰100公斤進行殺菌和促進土壤通氣。再用1%漂白粉或500倍液菌毒清噴施殺菌,然后視菌筒轉色和成熟度選擇好天氣分期分批出田排場。
三、脫袋轉色
香菇菌絲生長發育進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白色菌絲在一定條件下,逐漸變成棕褐色的一層菌膜,叫做菌絲轉色。轉色的深淺、菌膜的薄厚,直接影響到香菇原基的發生和發育,對香菇的產量和質量關系很大,是香菇出菇管理最重要的環節。
轉色的方法很多,常采用的是脫袋轉色法。要準確把握脫袋時間,即菌絲達到生理成熟時脫袋。脫袋太早了不易轉色,太晚了菌絲老化,常出現黃水,易造成雜菌污染,或者菌膜增厚,香菇原基分化困難。脫袋時的氣溫要在15—25℃,最好是20℃。脫袋前,先將菌袋搬至菇棚內“煉袋”2—3天,讓菌袋適宜菇棚小氣候,用消毒刀片劃破菌袋,脫掉塑料袋。如遇天氣不適宜,可先劃破菌袋,隔1一2天再進行脫袋。菌筒排放后立即覆蓋薄膜,棚內的溫度要控制在17~20℃,不要超過25℃。如果溫度高,可向菇棚的空間噴冷水降溫來降溫。光線要暗,前3—5天盡量不要揭開畦上的罩膜,這時畦內的相對濕度應在85%—90%,塑料膜上有凝結水珠,使菌絲在一個溫暖潮濕的穩定環境中繼續生長。應注意在此期間如果氣溫高、濕度過大,每天還是要在早、晚氣溫低時揭開畦的罩膜通風20分鐘。在揭開畦的罩膜通風時,菇棚不要同時通風,將二者的通風時間要錯開。在第5天時,菌棒表面長滿濃白的絨毛狀氣生菌絲時,要加強揭膜通風的次數,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鐘,增加氧氣、光照(散射光),拉大菌棒表面的干濕差,限制菌絲生長,促其轉色。當7—8天開始轉色時,可加大通風,每次通風1小時。結合通風,每天向菌棒表面輕噴水1—2次,噴水后要晾1小時再蓋膜。連續噴水2天,10—12天轉色完畢。在生產實踐中,由于接種季節不同,轉色場地的氣候條件特別是溫度條件不同,轉色的快慢不一樣,具體操作要根據菌棒表面菌絲生長情況靈活掌握。
四、轉色過程中常見的不正常現象及處理辦法。
(1)轉色太淺或一直不轉色:如果脫袋時菌棒受陽光照射或干風吹襲,造成菌棒表面偏干,可向菌棒噴水,恢復菌棒表面的潮濕度,蓋好罩膜,減少通風次數和縮短通風時間,可每天通風1—2次,每次通風10—20分鐘。如果空間空氣相對濕度太低或者溫度低于12℃,或高于28℃時,就要及時采取增濕和控溫措施,盡量使畦內濕度在85—90%,溫度掌握在15—25℃。
(2)菌棒表面菌絲一直生長旺盛,長達2毫米時也不倒伏、轉色: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缺氧,溫度雖適宜,但濕度偏大,或者培養料含氮量過高等。這就需要延長通風時間,并讓光線照射到菌棒上,加大菌棒表面的干濕差,迫使菌絲倒伏。如仍沒有效果,還可用3%的石灰水噴灑菌棒,并晾至菌棒表面不粘滑時再蓋膜,恢復正常管理。
(3)菌絲體脫水,手摸菌棒表面有刺感:可用噴水的方法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及菌棒表面的潮濕度,使罩膜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
(4)脫袋后兩天左右,菌棒表面瘤狀的菌絲體產生氣泡膨脹,局部片狀脫落,或部分脫離菌棒形成懸掛狀: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脫袋時受到外力損傷或高溫(28℃)的影響,也可能是因為脫袋早、菌齡不足、菌絲尚未成熟,適應不了變化的環境造成。解決辦法是嚴格地把溫度控制在15—25℃,空氣相對濕度85%~90%,促其菌棒表面重新長出新的菌絲,再促其轉色。
五 出菇管理。
菌棒培養達到生理成熟時,給予適當溫差刺激,菌絲扭結形成原基,原基形成后,使菌皮脹破開裂,露出白色菌絲,見光后變成淺褐色,并分為菌蓋、菌柄,蕾脫穎而出,叫菇蕾。當菇蕾出世后,要注意通風和保濕管理。具體做法是:通風時結合噴霧,保持空氣相對濕度為85—90%。菇蕾太多,可采取去蕾措施,一個菌棒保留6—8只菇蕾,從菇蕾到香菇成熟需要7—10天,快的3—4天,慢的15—20天,主要由溫濕度高低來決定。
總之,對香菇的栽培管理工作要因時、因地、因情制宜,協調好水、溫、氣、濕、光之間的關系,分為秋菇、冬菇、和春菇等三個自然階段,在管理工作上應各有側重。
(1)秋菇管理:秋菇在10中下旬—12月中旬采收的菇。秋季前期,溫度高,空氣濕度低,在管理工作上,應降溫、保濕、增氧、防霉是關鍵;仲秋氣溫漸涼,溫差漸拉大,應利用溫差、保濕、增氧,增加光照,以促進出菇。具體作法:白天蓋緊薄膜,增高溫度(不高于20℃),在夜間溫度最低時去薄膜,使菇床溫度下降,日夜溫差達10℃左右,連續3—4天使菌絲體受阻而形成原基,發育成菇蕾。當菇蕾長到蠶豆大小時,才可通風換氣。香菇生長期不宜多噴水,如濕度低可適當噴霧水。秋季前期注意掀膜、通風換氣、降溫、保濕。采用提高遮蔭度,晚上進行通風。氣溫降到23℃左右時,每天早中晚各通風一次;氣溫降到18—23℃,每天早晚各通風一次;氣溫降到18℃以下,每天通風一次;每次通風約半小時。保濕工作掌握噴水的數量即菇床濕度大,菌筒含水量較高,噴水量要少。出菇采收后,菌筒濕度大,菌筒含水量低時,應多噴水;菇蕾小時少噴水,菇蕾大時多噴水。雨天不噴或少噴水,晴天多噴水。第一批采菇結束后,應掀開薄膜去除菇腳及死菇,停止噴水,培養菌棒7—10天。當采菇部分重新長出白色菌絲時,開始噴水,每天二次,連續3—4天,并結合溫差刺激,促使每二批菇蕾形成。
(2)冬菇管理:冬菇指12月中旬至3月上旬采收的香菇。冬天氣溫底,主要是做好增溫、保溫為主。遮蔭網塑料大棚栽培,薄膜要蓋嚴,減少通風換氣,可在晴天中午溫度高時通風,也可通過加厚薄膜。高蔭物大棚栽培,應將棚上的遮蔭物拉稀,以增強棚內的太陽輻射量,加厚棚四周的遮蔭物,減弱寒風侵入,提高溫度。在冬菇管理期間,地面水氣蒸發和菌棒蒸騰作用慢,可每天通風一次,2—3天噴水一次,陰雨天不噴水。當氣溫低于10℃時,用溫水或井水噴霧較好。
出過二潮菇以后,菌筒含水量降低,可采用注水辦法進行補水。注水宜在菌絲恢復后(即采菇處長出濃白色菌絲)采用注水器進行。注水時注意水不能流的過急,注水量不能過大,應少于菌筒原重。下雪或霜凍天氣不能注水。
中國停購美農產品打擊美農業
【中國停購美農產品打擊美農業】據路透社6日報道,中國商務部當天宣布中國企業已經暫停購買美國農產品,這會沖擊美國農業,令本已在中美經貿摩擦中吃盡苦頭的美國農民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2019-08-08綜合資訊國際農業
中國停購美農產品打擊美農業
【中國停購美農產品打擊美農業】據路透社6日報道,中國商務部當天宣布中國企業已經暫停購買美國農產品,這會沖擊美國農業,令本已在中美經貿摩擦中吃盡苦頭的美國農民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2019-08-08綜合資訊國際農業
讓新農人創造更多產業增值收益
【讓新農人創造更多產業增值收益】“新農人”對于發展現代農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培養“新農人”和吸引人才返鄉創業創新。
2019-08-08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讓新農人創造更多產業增值收益
【讓新農人創造更多產業增值收益】“新農人”對于發展現代農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培養“新農人”和吸引人才返鄉創業創新。
2019-08-08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70年來全國糧食總產量增長4.8倍
【70年來全國糧食總產量增長4.8倍】國家統計局5日發布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158億斤,比1949年增長4.8倍,年均增長2.6%。
2019-08-07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70年來全國糧食總產量增長4.8倍
【70年來全國糧食總產量增長4.8倍】國家統計局5日發布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158億斤,比1949年增長4.8倍,年均增長2.6%。
2019-08-07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如何提出反傾銷申請?
【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如何提出反傾銷申請?】日常生活中,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喜歡物美價廉的商品,商家也經常在節慶或特定的時點進行打折促銷,聚攏人氣、拉升銷售業績。琳瑯滿目的農產品和食品也常成為各種打折季的主力,讓消費者目不暇接、難以抑制“買買買”的沖動。
2019-08-07綜合資訊精選
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如何提出反傾銷申請?
【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如何提出反傾銷申請?】日常生活中,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喜歡物美價廉的商品,商家也經常在節慶或特定的時點進行打折促銷,聚攏人氣、拉升銷售業績。琳瑯滿目的農產品和食品也常成為各種打折季的主力,讓消費者目不暇接、難以抑制“買買買”的沖動。
2019-08-07綜合資訊精選
創新農業供應鏈信貸模式
【創新農業供應鏈信貸模式】“服務民營小微企業提升工程”開展以來,農發行遼寧省分行高度重視,大膽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在系統內率先開展農業供應鏈信貸業務試點,并迅速明確工作思路、調整工作重心,通過組織對全省涉農民營小微企業開展“大排查、大摸底”專項工作,深入調查,全面掌握...
2019-08-07綜合資訊農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