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種植生長采收期的管理與病蟲害防治,凡搭架種植的豆角品種都具有無限生長、無限分枝、無限開花、無限結角的生理功能,因此對各種養分的需求有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特點,采收后期出現的早衰現象,葉子發黃、葉色變暗、葉面變小、花色發淡、花體變小、豆角果實彎曲、打鉤、籽位起泡、色澤黑青,角條變細變短等都是缺素癥的具體表現,都是因為養分供應出現了矛盾,結果造成產量降低、品質下降、自然價格也會隨之下降,收入也跟著一起下降了。
因此說采收類蔬菜要想提高產量,必須防止或推遲衰老,要想推遲衰老不讓早衰,必須增加各種養分的供應,和提高菜農對蔬菜后期管理的認識加強管理。
豆角類蔬菜的病害不多,但比較麻煩,苗期的紅根病是豆角類蔬菜的致命病癥,后期的銹病和角斑病是比較難控制的病癥,玉米田的除草劑也是豆角類蔬菜需回避和擔憂的一種問題,因豆角類蔬菜晝夜開花,故豆莢螟、豆角蟲及蚜蟲、紅白蜘蛛也是影響豆角產量的重要因素,我們這樣管理就行。
(1)用全營養螯合態微量元素清液肥料每桶100克來給豆角類蔬菜補充營養防止早衰,提高產量、提高果實的外在品質和內在品質,當然也能提高果品價錢,還能解除玉米田除草劑的危害。
(2)用對真菌、細菌、病毒都有一定防治作用的高效殺菌劑,對銹病和角斑病及紅根病進行防治。
(3)用美國產的杜邦氯氟甲酰胺、聯苯菊酯或保能來防治豆莢螟、豆角蟲及蚜蟲等的危害,再配阿維菌素防治紅蜘蛛及茶黃螨的危害。營養藥、殺菌藥、治蟲藥可以混合施用,減少勞動強度,五至七天打一次,第一次需從苗期開始,是因紅根病發病較早,若打藥晚了,就會造成死苗而影響產量。澆水沖肥需上午進行,下午最好不澆水。
搭架采收及上市,當豆角秧開始拖蔓時,應每穴插一根兩米多長的小竹竿,三四根上部扎成一撮供豆角秧上爬,大部分豆角秧爬到竹竿頂后,再將兩個架子上部連上一根竹竿,讓豆角秧在架子上生長,既通風又透光,打藥采收都很方便,豆角類蔬菜生長較快,當果實長到色澤發亮、線條勻稱、粗細一致、肉質肥厚時便可采收,若種植面積較大的菜農,需天天按畦輪換采收,采收后要用稻草和其它繩子扎把出售,若采收當天無法出售,可在干凈水池里浸泡2小時后,撈出保濕碼垛擺放,每垛高度以50公分為宜,垛下需通風、透氣、能淋水,垛上最好用無紡布或麻袋浸濕蓋好,第二天出售,不影響產量和效益,豆角類采收型蔬菜,因其無限生長產量高,經濟效益非常不錯,希望菜農選好種子、選好肥料、選好農藥、科學種植、嚴格管理、及時采收、及時出售、才能喜獲豐收,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產業扶貧必須先解決銷路問題
【產業扶貧必須先解決銷路問題】遼寧日前印發方案,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貧困地區農特產品;發揮高速公路服務區優勢,在節點服務區及鄰近扶貧點服務區設置扶貧商品專區、專柜;支持發展“電商+龍頭企業+農戶”的直采直銷模式等。
2019-09-11綜合資訊快訊
產業扶貧必須先解決銷路問題
【產業扶貧必須先解決銷路問題】遼寧日前印發方案,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貧困地區農特產品;發揮高速公路服務區優勢,在節點服務區及鄰近扶貧點服務區設置扶貧商品專區、專柜;支持發展“電商+龍頭企業+農戶”的直采直銷模式等。
2019-09-11綜合資訊快訊
11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部署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
日前,經國務院同意,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林草局等11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對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作出總體部署。
2019-09-11綜合資訊快訊
11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部署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
日前,經國務院同意,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林草局等11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對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作出總體部署。
2019-09-11綜合資訊快訊
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
【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9月8日,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在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舉行開工奠基儀式,標志著該項目正式在該區啟動。
2019-09-11綜合資訊項目
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
【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9月8日,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在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舉行開工奠基儀式,標志著該項目正式在該區啟動。
2019-09-11綜合資訊項目
廣東建設184個現代農業產業園 帶動123萬農民就業
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9日消息,目前,廣東省已創建10個國家級、119個省級、55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基本實現了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覆蓋主要農業縣,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梯次發展格局,在鄉村產業振興上跑出了“加速度”,帶動了全省123萬農民就業增收。
2019-09-11綜合資訊新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