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pin)攻堅的主戰場在農村,而貧(pin)困農民群體又占大頭。近年來,產業(ye)扶貧(pin)作為脫貧(pin)攻堅的重要(yao)手段,成為各地(di)發展(zhan)農村經(jing)濟、實(shi)現強(qiang)村富民目標的主要(yao)抓手。這其中,龍(long)頭企業(ye)的示(shi)范(fan)引領更是成為產業(ye)扶貧(pin)中的一(yi)大亮點。
在內蒙古(gu)烏蘭察布市(shi),燕麥產業(ye)(ye)具有得天(tian)獨厚的發展(zhan)優勢(shi)。近年來,當(dang)地通過引進龍頭企(qi)業(ye)(ye),燕麥產業(ye)(ye)不僅在富民增收(shou)工程(cheng)中成為(wei)明(ming)星(xing)產業(ye)(ye),更是在脫(tuo)貧攻堅戰中表現搶眼。
裸燕(yan)麥(mai)起源于(yu)我國,有3000多年(nian)的(de)種(zhong)植歷史,內蒙古中(zhong)西(xi)部地(di)(di)區(qu)地(di)(di)處陰(yin)山山脈,該(gai)地(di)(di)區(qu)平均海(hai)拔(ba)2000米左(zuo)右(you),是(shi)世(shi)界著名的(de)黃金裸燕(yan)麥(mai)原產地(di)(di)之一,尤其是(shi)包括(kuo)察右(you)中(zhong)旗在內陰(yin)山南北(bei)一帶的(de)燕(yan)麥(mai)全(quan)國有名,是(shi)我國燕(yan)麥(mai)原糧最(zui)好的(de)產地(di)(di),也是(shi)有機燕(yan)麥(mai)種(zhong)植的(de)首(shou)選(xuan)地(di)(di)區(qu)。
燕(yan)(yan)麥(mai)(mai)含有豐富的(de)營(ying)養物(wu)(wu)質,其醫療價值和保健作用已被古今(jin)中外醫學界(jie)所公(gong)認。在世界(jie)衛生組(zu)織最新公(gong)布的(de)十大(da)(da)健康食品中,燕(yan)(yan)麥(mai)(mai)是唯一上(shang)榜的(de)谷類作物(wu)(wu),隨著我(wo)國國民人均收(shou)入水(shui)平的(de)提(ti)高(gao),大(da)(da)健康產業有著廣闊(kuo)的(de)發(fa)展(zhan)空間,這無疑為(wei)燕(yan)(yan)麥(mai)(mai)產業的(de)發(fa)展(zhan)帶(dai)來了(le)巨大(da)(da)的(de)商機。
“烏(wu)蘭察(cha)布地區(qu)(qu)日照充足,空氣凈透(tou),中(zhong)緯度(du)的(de)(de)(de)凍土土壤利于燕麥(mai)生長,發展燕麥(mai)產(chan)業(ye)(ye)有著得(de)天獨厚(hou)的(de)(de)(de)自然條件。”烏(wu)蘭察(cha)布市市長費東斌說,作為貧(pin)(pin)困旗縣比(bi)較集中(zhong)的(de)(de)(de)地區(qu)(qu),貧(pin)(pin)困人口(kou)占內蒙古自治區(qu)(qu)的(de)(de)(de)17%,烏(wu)蘭察(cha)布市無疑是(shi)全(quan)區(qu)(qu)脫(tuo)貧(pin)(pin)攻堅的(de)(de)(de)主(zhu)戰場之一,農業(ye)(ye)產(chan)業(ye)(ye)扶貧(pin)(pin)則無疑是(shi)這(zhe)一地區(qu)(qu)脫(tuo)貧(pin)(pin)攻堅的(de)(de)(de)重頭戲。
燕麥作為烏蘭察布(bu)“莜麥、山藥、大皮襖(ao)”三寶之一(yi)里的(de)糧食(shi),深受(shou)老百(bai)姓喜愛。近年(nian)來,該市從育(yu)種、規(gui)模種植、銷售、貯藏(zang)、加工等各環節著手,全力(li)打造燕麥全產(chan)業鏈。
“我們將通過(guo)強化科(ke)(ke)技服務支撐體系,實(shi)(shi)現科(ke)(ke)研、生產、加工、流通等多領(ling)域的協(xie)同配(pei)合,逐步提高燕(yan)(yan)(yan)麥(mai)綜合生產能(neng)力(li),大力(li)推(tui)進燕(yan)(yan)(yan)麥(mai)產業化發(fa)展。到(dao)2020年,實(shi)(shi)現建設200萬畝(mu)高產優質燕(yan)(yan)(yan)麥(mai)生產基地,平均單產水(shui)平由75公(gong)斤每(mei)畝(mu)提高到(dao)125公(gong)斤每(mei)畝(mu),最終實(shi)(shi)現年加工燕(yan)(yan)(yan)麥(mai)能(neng)力(li)25萬噸。”費(fei)東斌說,真正讓種植燕(yan)(yan)(yan)麥(mai)的農民富(fu)起來。
推進(jin)產(chan)業(ye)扶貧,龍頭企業(ye)有(you)(you)優勢、有(you)(you)實力,更有(you)(you)責任。
近年來,烏蘭(lan)察布積極營造良好的(de)創業投資(zi)環(huan)境,吸引(yin)了(le)一大批(pi)企業前來投資(zi)興業。該市察右中旗把(ba)生態(tai)建設和農牧業產(chan)業發展相結合,建設大規模、高(gao)(gao)標準、高(gao)(gao)科技的(de)現代化農業產(chan)業園集(ji)群。這其中,內(nei)蒙古陰(yin)山優麥食品有限公司燕麥產(chan)業園成為佼佼者。
記者來到陰(yin)山優(you)麥生(sheng)產(chan)車(che)間,透過玻璃窗望去,工(gong)人們在各個生(sheng)產(chan)環節有序(xu)忙碌著,一件件燕麥產(chan)品從全自動生(sheng)產(chan)線上魚(yu)貫而出。
“陰山(shan)優麥產業園(yuan)作為民豐種業的全資(zi)子公司(si),園(yuan)區規劃投(tou)資(zi)6億(yi)元,重點建(jian)設燕(yan)(yan)(yan)麥米、燕(yan)(yan)(yan)麥片、燕(yan)(yan)(yan)麥乳、速(su)食產品(pin)等燕(yan)(yan)(yan)麥深(shen)加工(gong)系列(lie)產品(pin),以及與產業配(pei)(pei)套的倉儲、包裝、物流等現代化(hua)服務業體系。”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si)董事長盧文兵(bing)說,目前已(yi)完(wan)成總投(tou)資(zi)2.4億(yi)元,年(nian)產3萬噸燕(yan)(yan)(yan)麥米生產線以及與項目配(pei)(pei)套的設施已(yi)建(jian)成并投(tou)入使(shi)用,年(nian)產2萬噸燕(yan)(yan)(yan)麥片及燕(yan)(yan)(yan)麥速(su)配(pei)(pei)類(lei)休閑(xian)食品(pin)、2000萬支燕(yan)(yan)(yan)麥餐杯生產線也于近(jin)日完(wan)工(gong)并投(tou)入使(shi)用。
“項目全部投產后(hou),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ru)40億元,利稅約(yue)10億元,發(fa)展燕麥訂單(dan)農(nong)戶(hu)(hu)1.6萬(wan)戶(hu)(hu),種植(zhi)面積擴大到40萬(wan)畝,直接帶(dai)動6萬(wan)多農(nong)民走上農(nong)業產業化致富之路。”盧文(wen)兵說。
時值歲末,陰(yin)山(shan)優(you)麥2017年的“成績單(dan)”讓人刮(gua)目相看。“公司+農場(合作社)+農戶(hu)”的產業利益(yi)聯結(jie)模式(shi)逐漸成熟,“種子銷售給(gei)農民-訂單(dan)回收-精深加工”的經營(ying)模式(shi)得到(dao)農民的普(pu)遍認(ren)可(ke)。“我們(men)在(zai)11個鄉鎮發展燕麥訂單(dan)20萬畝,并(bing)對貧(pin)困戶(hu)高于市場價20%進行收購,涉及農戶(hu)5000多(duo)戶(hu),真正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盧文兵說。
“僅僅在地里做好精耕細(xi)作還(huan)遠遠不夠,我們在探索(suo)形式多樣(yang)的(de)(de)扶(fu)貧(pin)方法上做出了(le)有益探索(suo)。”盧文兵說,近年來,他們與當地政(zheng)府部(bu)門、金融(rong)機構合作開展(zhan)(zhan)“發(fa)展(zhan)(zhan)集(ji)體經(jing)濟”、“金融(rong)扶(fu)貧(pin)”等新的(de)(de)扶(fu)貧(pin)模(mo)式,共涉(she)及貧(pin)困農戶(hu)500多戶(hu)。集(ji)體經(jing)濟讓分散的(de)(de)農戶(hu)實現抱團(tuan)發(fa)展(zhan)(zhan),金融(rong)“活血”的(de)(de)注入(ru)極大(da)緩解了(le)農戶(hu)擴大(da)生產規模(mo)的(de)(de)資金難題。
新的(de)扶貧模式(shi)不僅帶動(dong)了貧困農民增(zeng)收,也給當地農業(ye)產業(ye)帶來了創新發展的(de)新機遇。隨著燕(yan)麥(mai)種植(zhi)技(ji)術、精深(shen)加工技(ji)術的(de)不斷(duan)提升,燕(yan)麥(mai)的(de)營養保健、改(gai)善(shan)飲食(shi)結構(gou)價值逐(zhu)步顯現,國內外(wai)市場的(de)需求不斷(duan)增(zeng)加,燕(yan)麥(mai)產業(ye)市場發展前景巨大(da)。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養殖,打造地方品牌,推進產業融合……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釋放農村產業發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動農村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2019-08-10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養殖,打造地方品牌,推進產業融合……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釋放農村產業發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動農村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2019-08-10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從8月6日召開的全省鄉村旅游發展暨民宿質量提升交流活動上獲悉,河北省將以“周末在冀”鄉村旅游品牌為統領,開發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長城文化老家、壩上草原牧家、湖泊濕地船家、華北田園農家、海濱海島漁家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鮮明、...
2019-08-1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從8月6日召開的全省鄉村旅游發展暨民宿質量提升交流活動上獲悉,河北省將以“周末在冀”鄉村旅游品牌為統領,開發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長城文化老家、壩上草原牧家、湖泊濕地船家、華北田園農家、海濱海島漁家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鮮明、...
2019-08-1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大連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大連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立足市情農情,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大連市先后出臺《關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和《大連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構筑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2019-08-09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大連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大連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立足市情農情,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大連市先后出臺《關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和《大連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構筑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2019-08-09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從安徽省統計局獲悉,今年以來,安徽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整體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上半年,全省休閑農業接待游客1.1億人次,綜合營業收入490億元,從業人員73.6萬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58.3萬人。
2019-08-09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從安徽省統計局獲悉,今年以來,安徽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整體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上半年,全省休閑農業接待游客1.1億人次,綜合營業收入490億元,從業人員73.6萬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58.3萬人。
2019-08-09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農業農村部緊急部署第9號臺風“利奇馬”防御工作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今年第9號臺風“利奇馬”目前位于我國浙江省象山南偏東方向洋面上,將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10日凌晨到中午在浙江沿海登陸(臺風或強臺風級),也可能在浙江近海北上。
2019-08-09綜合資訊最新資訊